边是竹竿麦秸,点火一烧,噼里啪啦响了……”
而关于席位,一群妇人围在一起拍话,当中乃是一个参与了祭祀的妇人,那妇人说起自个在第一排最前边排着,妇人不好意思的捂着嘴直笑,“俺说俺往后边去,人说不让耽误时候,搁哪就是哪,搁前边就站前边……”
旁边一众妇人都善意的笑了。乡间祭祀的时候,尊卑分明,在前边的,无不是德高望重的族老之类的,而军中大祭,会允许妇人靠前,还说不讲尊卑,本来是有尊卑的,但是不讲尊卑了,就体现出对妇人们极大的尊重,妇人们因而畅快。
——
待教导队几十人到了之后,李孟羲对这几十个军中队列训练标杆之兵吩咐了一遍,简单交代了他们的任务。
任务简单,就是带着祭祀的人一齐跪拜。
李孟羲下令教导队下去的时候,有一个教导队小队长停了一下走来给出了建议,此人说,祭祀席位看了,总有四五百个,太多了,要是教导队只在前边带着,后边还是看不见,可将教导队前后间插在席位之中,使前后皆能得见。
李孟羲恍然,这的确是一处疏忽。
李孟羲笑了,他叫住了准备入队的教导队队长,李孟羲从腰间拿出笔筒,草草写了一张军票,军票上面值是粮五斤。
这五斤粮作为这个队长有良好提议的奖励。
好的政策需要良好的回馈以促使其落实,李孟羲在实践中已经明白了这一点,奖励是有示范效应的,教导队队长提出的建议其实是可有可无价值不大的,但纵价值再小,也要给予明确的奖赏,别人见了奖赏,就会下决定下次也得多提建议。
比果子更重要的,是一棵能不停结果子的树,来自军众的建议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军队的良好主动自我建设氛围。
教导队加入了祭祀之中,作为军中特殊的一部分战兵,在好早之前在练兵之时,教导队各小队早就习惯了夹在在众多的新兵队伍中来回巡走演示。
教导队在练兵时需要负责的是十几万人,十二旗编制,一百二十营,一千二百队的编制数量,现在负责不过区区四五百民夫,属于是轻车熟路,游刃有余了。
教导队以小队为单位,每队六人,分布进了祭祀的几百个座位中之后,后边第二波祭祀的民夫上来了。
之后,第二波祭祀开始,礼官唱礼,几百之众肃立,当礼官开始准备带着朝祭台跪拜叩首之时,混在民夫之中的教导队反应灵敏,立刻动作很同步的朝地上,民夫们见状,立刻跟随教导队动作。
李孟羲和关羽在远处观看着,这第二波祭祀,民夫们跪拜的齐整的多,称得上是整齐了,几百人同时跪,同时叩首,蔚为壮观。
期间,祭台左右的年兽已烧成了火团,噼里啪啦响的热烈。
观祭祀的盛况李孟羲微微点了点头,他看向关羽,说道,“若论慑敌之法,乃慑用五感,五感者,目观,耳闻,鼻嗅,舌尝,体感。
慑敌震慑人心可制用五感,反之,激励人心亦可如此。”
转头看向祭祀正进行的祭台前起起伏伏的跪拜之礼,李孟羲沉思着,“锦绣高台,观之肃穆,目观者,已用。
然除此以外,别者无有。”
“……或可,用声乐。锣鼓锦瑟之类,于祭祀时声奏,岂不更显隆重,更能震慑人心?”
“鼻嗅者,可焚香飘烟散气。”
“至于舌尝,嗯……某闻有蛮荒巫祀,其民于祭祀之前,会啖吞毒孤,此类毒孤有致幻之效,于是当祭祀之时,祭祀之人神情恍忽见迷离光怪,以为见神。
此法虽蛮野,然若论祭祀之效,论蛊惑人心之能,颇有可借鉴处。”
“至于,体感之处……酷暑祭祀,祭台设林荫,寒冬祭祀,祭台设温暖,如此,祭时能安适,人心自可提振。”
李孟羲观祭祀略显单薄,他便想完善一下祭祀内容,然后就想到了此次祭祀的目的是为了提振人心士气,既然和人心士气有关,李孟羲便想到了慑敌之法的要义,然后反之,便想到了系统的提升祭祀效果的方法。
然后,什么声乐,什么焚香,什么致幻剂,之类的,全都有了。
李孟羲自顾说了一通,他没注意到,关羽低头看着他,关羽神色微有惊讶。
无他,李孟羲说的太新奇了,蛮荒巫祀,会吃蘑孤,然后这蘑孤,有所谓的致幻作用,然后人吃了之后,神志不清,见到了光怪陆离的幻觉,以为见到了神迹,有此事?关羽好奇无比。
就致幻蘑孤这一点,慑敌之法五感制用其一,就这一点,其实就有重大作用。
就比如传说中的山中老人,培养了一个刺客教派的那位,那位山中老人便是先打造一个遍是牛奶蜂蜜美女的人造乐园,然后将准备培养的刺客喂了致幻剂,在刺客神志不清的时候丢到人造乐园里去,然后就蛊惑刺客说那就是天国,完成任务就可以进天国享受那里的一切。
于是,刺客们便被蛊惑的舍生忘死,为达目的不择手段。
此培养刺客的手段堪称高明,放东汉末年,若依同样的方法培养一支精悍刺客,能有大用?
能有用,大用却没有。
因兵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