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末第一兵法家第八百四十九章 攻桥战术与仓鼠战法】
张飞说起,快到洛阳时,有渡口,过了桥就到河南了。
渡口什么的,对刘备关羽几人来说熟悉的很,对李孟羲而言,却是完全陌生。
李孟羲好奇的问起渡口相关,他问黄河渡口水流湍急与否,渡口是怎样搭建的,长多少,可供多少人马通行,通行速度乃是怎样,若渡口被人破坏,若抢修,又该如何抢修,若渡口对面被敌军封堵,又该如何溃敌抢渡。
这一通的问题问完,气氛沉默了。
好一会儿之后,张飞挠了挠头,答道。
“渡口所在,多是水流平缓之处,黄河水流,于他处湍急,于渡口,水平河窄,无有险情。”
这是第一点,渡口的地理位置。
“渡桥建法,乃从两岸伸出排石大墩,墩上锁有臂粗铁链,铁链跨连两岸,链上铺有木板,木板掌厚……”
从张飞的描述中,渡口原来是吊桥,当中有意思的技术是,桥墩从两岸伸入河道中许多,这个建造方法把桥面间距缩短了很多,从而大大降低了吊桥桥面的难度——桥墩总是好垒的,随便挖点土都能垒。
而吊桥,用绳索铁链把长长的桥面吊起来,施工难度大,对材料强度要求也高,可以说,吊桥每长上一分,架设难度就大上一分。
以前伸的桥墩缩短吊桥的架设距离,这是巧妙的以易代难之法,用在需要搭桥的场景中,可以大大降低施工难度。
李孟羲随手把桥墩的建造方法画了简图画了下来,并注明了详细。
在李孟羲左右,左是关羽,右是刘备,二人都探头看李孟羲记写,见李孟羲随手就画了个很形象的桥墩,关羽刘备很佩服李孟羲的画工。
重要的施工方法得到,架桥桥墩前突缩距法】,此一法,使架桥难度直减二成,依此法,可以不用桥墩,直接把几艘船横在岸边,一样可以缩短河距。此法相比铁锁连船法更为合理,因,若铁锁连船,水流会冲击整个船队,船只难免会往下游荡,而若是,在铁锁连船的中间位置,故意空出一截,最中间水流最湍急的一截空出来,搭上浮桥,如此,河中心水流有了从中间宣泄的通道,大大减少了连船受到的冲击力量,使整个浮桥结构,更为稳固。
所以,从黄河渡口桥墩这里,李孟羲得到了三点知识,一个是桥墩本身,一个是降低难度的通用吊桥法,一个是铁锁连船结构,中间可以缺一两艘船以供倾泻水流。
张飞又言,“渡桥之长,三五十丈,宽和数车并行。
至于,通行速度……这个,未曾留意。”
张飞虽未留意通行速度,李孟羲大约能判断出来,渡桥宽可数车并进,渡桥又平坦,通行速度甚至会比平地还快,因,平地路面颠簸坑洼,而水面平稳,桥面因此也平坦,车马过的因此很快。要是恰逢大雨,路面泥泞不堪,那桥面的通行速度,比陆地就更快了。
由此,李孟羲意识到一个问题,也就是,桥这种人为道路,绝大多数时候,桥是远比正常的路面平坦的。
那么由此,桥面的地势优势这一点,似乎是可以利用的。
比如,大雨滂沱之天,我方列阵,可列阵在桥面上,这样,敌方只能列阵在泥泞处,如此,我处平坦,阵势齐整,而敌处泥泞,连走都走不动,阵势自然混乱,若长持下去,敌必败。
由此知,桥这类有交通优势的建筑物,实乃兵家必争之地。
当李孟羲把所想告知众人,关羽沉思了片刻,皱眉指出李孟羲之不足。
“羲儿,此中有未料者也。
桥面地势是平,可桥面狭窄,你排兵桥面之上,岂不如同身处城门过道之中?
你且想想看,攻城之时,我兵力处城门洞中,敌围堵城门洞外,洞中窄,而洞外宽阔,洞中只能三五排,而洞外十排不止,如此,自洞中冲杀而出,一出,便处四面合围之中。”
“桥面之上,不也是如此?
桥上窄,而岸上极宽,你守在桥上,将无前进之力。
且,桥面不同城门,城门洞乃为甬道,箭失不可自左右穿入,可渡桥之上,平旷无遮,敌兵广布于岸,弓弩数千攒射而来,徒以桥上微薄阵势,如何能当?
再有,渡桥与城池大不同,城门不可坏,而渡桥可被损坏,你列阵桥上,精兵横陈几百之众,敌若砍断铁锁,或放火焚桥,桥上几百精兵,岂不瞬息无有?”
关羽讲完,李孟羲陷入了沉思。似乎的确是这样,渡桥之上,的确是平坦无比,的确是在大雨滂沱地面泥泞的天气,桥面之上有良好的地利。但是,若据守桥上,桥上兵力必近敌军而远离对岸我军,且,桥面狭窄,兵力无法展开,这因此,桥上士卒,必然完全暴露在岸上敌军密集的远程攻击之下,敌在岸上,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弓弩的优势,敌数千弓弩对着桥上密集攒射,几乎可以想象,守桥的士卒必然要死伤殆尽。
且,如关羽所言,桥面与城门洞有相似的地方,守桥不守岸,等于完全放弃了进攻之可能,自桥面想向外进攻,等于一出桥便处于敌方合围之中,进攻大劣。
更不用说,桥容易被损坏,桥上士卒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