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贝登书院>历史军事>贞观公务员> 第150章:李治执政三十五载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50章:李治执政三十五载(1 / 4)

萧瑀、高士廉一看李世民的神情,就知道大事不妙,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。

“臣等,拜见陛下,陛下恭安。”

李世民直接拿起桌子上的奏章,扔在了萧瑀等人的面前。

“你们自己看!”

萧瑀连忙捡起了奏章。

打开看起来。

这不看不知道,一看吓一跳。

脸色瞬间就苍白了。

看完之后,连忙把奏章交给了高士廉。

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,还是赶紧让大家都看看吧。

他一个人实在是承受不起。

太吓人了。

高士廉也迫不及待的打开来看,看完,交给了长孙无忌。

大侄子,你自求多福吧。

因为某一些原因,长孙无忌并没有被加封为尚书右仆射,还是继续担任吏部尚书一职。

有了史册上的关于长孙无忌的一生之记载,李世民多少也觉得外戚还是不能给与太大的权柄。

也就在加封杜如晦、房玄龄的时候,稍微向长孙皇后提了提。

结果被长孙皇后婉拒。

李世民是有猜想到长孙皇后在听到他要加封长孙无忌的时候,会拒绝给长孙无忌升官的,所以也就顺坡下,答应了长孙皇后的婉拒。

只不过,心中多少还是有一些愧疚的。

可有一些话,还是不能明说出来。

所以,长孙无忌依然是吏部尚书,这一次的秋闱,他也是主官。

长孙无忌打开一看,双手都控制不住地颤抖了几下。

连忙把奏章交给了杜如晦,自己则是开始想着对策,这事儿,实在是太大了。

若是真按照奏章上的来说,那这一次的影响,可以称得上是前所未有。

非常棘手了。

等到陈平安这里,已经是最后一人了。

要不是他的身份特殊,再加上,这三年来的表现,也非常耀眼。

估计还没办法参与这一次的常参。

须知道,这一次的事情比较特殊,影响也比较大,李世民首先召见的就是自己足够信任的人。

像是裴矩、王珪、孔颖达等都不在此列之中。

陈平安还以为是什么大变故,看完之后,才知道,原来是科举考试作弊。

看完之后,上前,双手奉上奏章,放在了李世民的御桌上,又淡然地退回到后方。

李世民直接对长孙无忌问道:“辅机,此时,你可有什么言语?”

长孙无忌立即道:“陛下,臣以为,对于此次在科举考试徇私舞弊之人,一定要严惩不贷!”

“也请陛下,治臣之罪。”

李世民等了一会儿,问道:“没了?”

长孙无忌抱拳躬身,无言以对。

他是吏部尚书,这一次的科举考试,吏部有两位官吏也参与其中,出现了泄露考题的重大舞弊情况,他这位吏部尚书也是难逃其责。

除了老老实实地请罪,一切的解释也都是苍白的。

李世民又看向了高士廉。

他现在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做,才能把这一次的科举徇私舞弊的影响降低到最小,可是,他还是要听一听萧瑀、高士廉、长孙无忌等人的建言。

“伏惟陛下,英明神武,御宇之治,犹如日月之照临。科举之制,乃国家选才之大典,本应秉持公正,以才取人。然近年来,臣闻科举之中,或有徇私舞弊之弊,实乃国家之耻,朝廷之患。”

“夫科举者,乃天下英才之聚会,朝廷用人之根本。其选才之道,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,以公平公开为原则。然或有权贵之家,倚仗权势,私相授受,徇私舞弊,致使贤能之士埋没于草莽,奸邪之徒得志于朝堂。此等弊端,实乃科举之大不幸,国家之大不幸也。”

“陛下圣明,洞察此弊,当严加惩治。臣以为,应重振科举之纲纪,加强监考之力度,使考官不敢徇私,考生不敢舞弊。同时,应广开才路,不拘一格,使天下英才皆有机会脱颖而出,为国家效力。”

“此外,陛下可设立监察机构,专门负责监督科举之实施,对徇私舞弊者严惩不贷,以儆效尤。如此,则科举之制可重振雄风,国家可得贤才之助,百姓可期安宁之福。”

“振兴科举之制,以彰国家之治,以慰百姓之心。”

高士廉给出的答案就很简单,严惩那些徇私舞弊之人,然后完善科举制度,防止这类事情再一次发生,同时,加强监察机制,防止有这类舞弊之事发生,却没有及时阻止。

李世民本意也是应该要这么做,便点了点头,看向了杜如晦和房玄龄。

得到的建言都是差不多,对于这件事情,也都是保持着严惩不怠的意见。

李世民看向了魏徵。

“臣闻国之兴衰,系于人才;人才选拔,端赖考试。科举制度自古以来便是我大唐王朝选贤任能、维新图强的根本途径。”

“科场之中竟滋生出些许舞弊之风,此乃国家之不幸,士人之悲哀。夫科考为朝廷大事,关乎天下学子前途,关系到江山社稷未来。若让舞弊之徒得逞其奸,不仅败坏了读书人的清誉,更动摇了我朝立身之本。长此以往,民心向背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