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不应该救。而是应该看着这些弱小的作坊倒闭,这些弱小的作坊清理出了市场,市场自然就会回归合理的范畴。
同时还创造的提出了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概念。这是蒯十几年内心最深的感受,他创造了几亿钱的财富,却没有任何的安全感,朝廷可以用收税的方式剥夺他的财富,也可以派遣汉吏占据他的工厂,他不但没有反抗之力,还会被舆论贬低为奸商之流。强盗抢人东西还有一个坏名声,朝廷抢人东西,他们这些受害者,反而成为了奸商了,这是哪门子道理?这个天下必定是有什么地方出了错的。
他思索很久才恍然意识到,华夏几千年历史都是不保护私产的,即便是以仁义著称的大汉国,也没有明确保护私人财产,虽然天子已经说了大汉乃天下人的大汉。
但天下人却认为,大汉是天子的大汉,再延伸下去,整个天下就是天子的私产。
这个时候蒯彻才发现自己不安全感的根源,他的财产可以被因为天子的一句话剥夺。
想要自己的财产不被剥夺怎么办?那就要把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。变成所有人的常识。
而后蒯彻提出这个概念,私人财产不可侵犯的概念造成了巨大的轰动。得到大部分大汉百姓的认可,徐帆不断在大汉创造中产阶级,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有私产的,他们或是有土地,或是有房屋,或是小作坊主,有属于自己的工厂,有自己的私人财产,自然想保护自己的私人财产。
而这就和春秋战国以来,提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臣莫非王臣的概念相互冲突,但大汉这二十年变革太激烈了。普通的百姓也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思想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率土之臣莫非王臣,这概念对他们就太不友好了,他们的土地,房屋,财产在这一理论引导下全部属于王的。
但凭什么?这些家产明明是某辛辛苦苦,一滴汗摔成八瓣积攒下来的,凭什么一句话就全部归王了,哪怕这个王是当今的天子,他们也不愿意啊。
有这样广泛的民间舆论支持,这就导致了其传播性极其广。同时它也是学术书籍,在大汉学界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。
这两股力量和流相互影响,这才使得《天道论》的影响力破了学术圈,成为了大汉新的热点。
这段时间大汉的学府争相邀请蒯彻去学府,进行学术演讲。一瞬间蒯彻成为了大汉的热点中心了。
这让大汉想要教训蒯彻的诸侯恨的牙痒痒。这些人即便是再大胆也不敢在长安乱来。
而且蒯彻的名声也让他们心有忌惮,对付一个奸商大汉的百姓只会拍手叫好。但要是他们欺凌了一个大汉的学术宗师,那从学界到大汉的民间,都会对他们口诛笔伐,把他们贬为贪婪的贵族之列。
要知道在大汉的舆论环境当中,贵族的声望并不比商贾强多少,贵族占据了大汉太多的利益了,很多人都对他们不满,尤其是学术界,学而优则仕,这是历史的传统。即便是孔夫子这一辈子也不就是想做这一件事。
在大汉读书能进入官场非常简单,以前有科举,现在有郡县级的考举。而此时大汉正处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的过程当中,需要的管理人才成倍提升,这就导致考举其难度比历史上的科举降低了几十倍。
但这样的考举只能给他们一个百石小吏,四百石小吏,最多千石官员,现在大汉2000石的官员,基本上都是大汉的开国元老占的这些位置。
断人前途这是多大的仇恨,大汉的士林怎么能容忍自己一辈子的上限就是千石官员,这些人自然对掌握高层位置的贵族极其不满了。而他们掌握的大汉的舆论权力,他们自然不可能给大汉的贵族什么好的舆论环境了,所以贵族的名声在大汉并不怎么好,动不动能听到欺男霸女的事件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