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贝登书院>历史军事>我去南宋相个亲> 一一七回上 失利退上岚山坡 死战逼走察合台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一一七回上 失利退上岚山坡 死战逼走察合台(2 / 3)

?”

两军交战是半点留不得情面的,孟银屏也只能如实说道:“夫君,倒也不是我怯懦畏战,蒙古的战斗力实在是可怕。你想,宋国打不过金国,金国又打不过蒙古,那蒙古岂不是比大宋强多了吗?”

理倒确实是这么个理,然而眼下这个局面,那是想逃也逃不掉的,也就只能依靠修建进度最多只有百分之三十的岚山城,试着跟蒙古察合台死拼一下了,至少现在柴安风是主场作战,而且一多半还是个守城战役,总比同蒙古人的主力进行野战交锋要有利多了吧?

反正算来算去,也就只有狠命拼一下,根本就谈不上有多少胜算……

战事来得紧急,柴安风手下的队伍还正同临时征召的民夫一道抓紧时间修建城墙,只能将准备应急的时间一再压缩,尽可能地做好战斗准备了。

首先是要将在此处做工的百姓全都解散,以免柴安风和察合台打起来伤及无辜。

其次便是要所有将士立即全副武装、归队集结,并且在武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佩戴齐全部的盔甲和盾牌,为的就是防备蒙古人极为有名的弓箭的攻击。

然后便需要充分依赖现有的作战工事——也就是修建到了一半的城墙。命令所有人马,全都要隐蔽在半成品的城墙之后,绝不能露半点头出来!

然后真打起来的时候,柴安风才发现这些只堆砌起半人来高的矮城墙根本就不管用!

随着一声悠扬的号角,蒙古大军攻上来了!

他们果然像预料中的那样,并没有直接纵马冲锋,而是站在远离岚山城的地方,骑在马上飞蝗一般射出箭矢。

蒙古人的箭矢果然同其他人的大有不同。光同宋国比较——宋国产的箭矢又长又直,那是因为宋国的弯弓制造水平不是特别高,想要提高射程、提升射

速,就必须把弓体越造越长,这便也要求箭矢的尺寸也慢慢变长,直到后来一支弓箭几乎要有半人多高的程度。

而蒙古人虽然其他方面的生产力远远落后于大宋国,但在弓箭制造领域却是独步于天下的、他们所制造出的复合弓又短又小,虽然没有形成量产化的规模,但总体质量还都是非常好的。因为造弓的人,往往也是使用弓箭的人,弓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生存概率,他们自己是不会有半点马虎的,不会偷工减料地那自己的性命开玩笑。

用这样的弓弩射出来的箭矢,自然也是威力十足,再加上窝阔台手握大军,这次调动起来的蒙古轻骑人数得有八千人以上。八千支箭矢划破长空,画出一条完美的弧线,再掉头降落下来,真有一种遮天蔽日的感觉,就仿佛日月也被蒙古弓箭手的行动吓得合上了眼睛。

低矮的城墙,这时候已经起不到攻守兼备的作用了——柴安风的兵士们,只能纷纷爬低着身子躲在墙根后面,别说是举枪反击了,就连冒头观察一下前方的形势都做不到,并且已经有不少箭矢,划过抛物线的姿态落到了矮墙跟后。

这些掉落下来的箭矢,虽然威力不是特别大,却也同样能够造成杀伤。尤其是柴安风这些躲避弓箭的军士,都是趴着躺着躲在矮墙后面的——躺着的人还好,还知道用手里的盾牌遮挡一下掉下来的箭矢;可趴着的人就倒了霉了,背上、屁股上倒霉地挨了弓箭,受伤受得可真是有够窝囊的。

柴安风这时同耶律楚材、孟银屏等人躲藏在一座平时作为工棚的小石屋里,还算安全,可瞅着自己麾下的军士这样被动,早已心急如焚:“总不能就这样扛下去吧?我们这儿才几个人,蒙古人有多少人马?这么射下去,就是千军万马,也被他们射完了!”

统军的孟银屏也十分焦急,但与柴安风不一样的是她有解决问题的方案:“夫君,我有个想法,说出来可供斟酌……”

“都这是这个时候了,那叫拉到碗里都是菜,也不管这个方法可行不可行,先说出来再讨论嘛!”

孟银屏的方案倒也并不复杂,那就是放弃矮城墙的阵地,转而向两侧岚山上运动,让士兵能够利用山上还相当茂密的树木作为掩护,以此来躲避蒙古人的箭矢。这样做虽然可

以最大程度地消除蒙古人骑射上的优势,但是对于反击而言就造成了极大的困难;并且这么一退,就相当于把自己刚刚修建到一半的岚山城拱手让给了蒙古人。

对柴安风而言这样做他是不情愿的,然而现在都是个什么时候了,能够保住性命、留住军队的底子,就已经很不容易了!能够守住就是一大成功,根本就无法奢谈什么反击了……

于是柴安风当机立断:“好!我们就兵分两路,先上山去避一避!”

柴安风手下两千多军士,便被分成了两部分,东面一路由柴安风和耶律楚材指挥,往岚山东路撤退;西路则交给孟银屏指挥,让他带领孙家康、黄有功两人往岚山西路躲避。

可怜这群刚刚打赢了金国郭蛤蟆士气正在鼎盛时的队伍,现在就好似一群见了猫的耗子,背起自己的兵器,匍匐着沿着矮墙向两侧运动。说他们是耗子都有些抬举他们了,简直就跟毛毛虫差不多。

在又付出了数十人的伤亡之后,柴安风手下的队伍终于勉强撤退到了岚山之上。

然而蒙古人的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